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要“表里如一”,既离不开“面子”的装潢,也少不了“里子”的搭建。地下综合管廊是建造城市“里子”的重要工程,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在构建地下综合管廊这条城市“生命大动脉”上,厦门矿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通科技”)是先行者。
在李雪平董事长的带领下参观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
“这是矿通科技‘向下’的智慧。”矿通科技董事长李雪平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矿通科技与大部分智能制造企业不同,它选择了“向下看”,即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来构建地下综合管廊,助力智慧城市的“里子”建设。
据了解,矿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矿通科技在市政管廊、桥梁隧道、工矿企业、水利大坝等领域的安全监测监控与信息化系统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产品主要运用于构建“智慧管廊”,“智慧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多网融合综合通信系统”等。“而在这其中,‘智慧管廊’是矿通科技近年来主要聚焦的一个方向。”李雪平说。
“智慧管廊”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被誉为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的终结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等功能,有助于筑牢城市“里子”工程,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大动脉”。
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内景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的工作目标。同年,厦门市成为了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这几年来,通过不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厦门市用有实力的“里子”撑起了“面子”:目前,厦门市全市已建成运营的干、支线综合管廊29.48公里,缆线管廊110.45公里,已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总长超过450公里;今年11月1日,住建部发布2016年度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绩效评价结果,厦门市在全国第一批10个试点城市2016年绩效评价中排名第1,这是厦门市连续两年在全国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考核中蝉联第一。
在这过程中,矿通科技出了不小一份力。
矿通科技投放于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使用的综合ACU柜
以厦门市湖边水库片区为例。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项目是福建省首条干支线综合管廊 ,总长约5.2公里。2016年,为进一步完善厦门市湖边水库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建设,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采用了矿通科技的“城市综合管廊安信一缆通系统”。同年,“城市综合管廊安信一缆通系统”被评为福建省住房建设厅第一批科学技术示范工程计划项目。
据李雪平介绍,安信一缆通系统是基于无线即时通信技术,结合工业环网数据传输方式,高度集成了即时对讲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线式电子巡更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移动视频传输系统、窄带+宽带物联网融合通信系统等服务,实现了多系统、多功能的深度融合,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领域的成功应用。
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安装的由矿通科技研发的“人员定位读卡器”和“电子巡更点”
“这可不是一条简单的线缆,而是矿通科技‘向下’智慧的体现。”李雪平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当许多企业将焦点放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上时,矿通科技却选择了“向下看”,即在充分调研客户需求和融合公司十几年聚焦“智慧矿山”经验技术的基础上,潜心研发出“城市综合管廊安信一缆通”这样一套适合城市综合管廊场景应用的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对综合管廊环境、人员的实时管理,为生产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还能有效减少各类系统信号传输线缆的重复建设,为城市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李雪平进一步解释道。
厦门市湖边水库综合管廊安装的由矿通科技研发的“人员定位读卡器”和“电子巡更点”
据悉,在“智慧管廊”建设上,矿通科技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证书6项。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火炬杯’物联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投资价值物联网项目”全国路演总决赛上,矿通科技还以“城市综合管廊——安信一缆通系统”斩获了“最具投资价值”全国十强项目。
李雪平认为,本次的获奖是物联网产业界对“安信一缆通系统”的认可,也进一步说明了矿通科技“向下”的智慧的正确性。“地下综合管廊是百年大计工程,矿通科技将继续竭尽全力探讨、改进、研发智慧管廊系统,助力城市基础建设!” 李雪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