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2版《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研究报告简版》显示,从用户数量上来看,2012年中国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规模为2.53亿人,增长率为62.2%。从市场份额上来看,2012年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规模为1.85亿元,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81亿元。移动地图和导航市场用户和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大,地图和导航俨然已成为手机必要工具。
如今,作为搭载用户和商户之间联系的桥梁,地图和导航已不仅仅局限于一款工具产品,而是承载了更多内容和服务的综合平台,正在成为发展O2O业务的重要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LBS、社交网站等基于位置的数据服务的兴起,地图毫无疑问将会是未来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入口之一,如今各大巨头都争先恐后的在这块领域上下功夫。在当前移动互联网还处在发展初期的时候,占领入口成为各互联网公司在移动端跑马圈地争夺用户的关键布局。
国外有谷歌、诺基亚等元老巨头,而苹果也宣布摆脱谷歌地图,推自家地图服务,正式加入手机地图市场的角逐。而国内有高德、四维图新等老大哥,还有百度、腾讯等移动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希望能问鼎中原。在一些省市还有当地自主研发的手机地图,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在打响。
伴随着传统图商、手机制造商及互联网公司的不断加入,使得手机地图已经不仅是作为工具使用,更成为承载O2O服务生活的总入口。
以往传统的手机地图指示是为了解决导航的刚性需求,商家在经营地图业务方面,每年都会为拉广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手机地图已是解决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包括乐购等一系列生活服务的总路口,这让商家既能获得精准市场推广,同时也免去了建立网站、招募专业人员、烧钱买流量等大量支出,因为基于位置信息的地图应用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
O2O或将成为移动地图未来重要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类应用的出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更加垂直化、细分化,使搜索引擎、浏览器的入口作用逐渐弱化,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更趋向分散。
移动终端的随身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其行为大部分都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例如社交、团购等各类生活服务应用几乎都与位置信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与地理位置紧密相连,地图的位置优势就显现出来,通过地图锁定用户地理位置及出行路线,进一步掌握用户的属性和行为偏好,为用户提供出行沿途的周边生活服务成为地图和导航的重要功能和商业模式。
如今,移动地图作为移动互联网天然的入口应用,每一个POI点(即兴趣点)都有对应的线下商户信息,因此地图上搭载的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实际上就构成了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信息,形成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场景,这样用户就可通过地图可获得与自己位置相关的周边服务,并将日常生活的所有O2O服务加以整合,成为一个生活服务导航网站。
作为搭载用户和商户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移动地图已不仅仅是一个交通辅助工具,而是承载了更多内容和服务的综合平台,正在成为发展O2O业务的重要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
地图竞争关键在于用户、商家、数据
O2O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将线上用户和线下商家两端建立联系,使用户能够在线上平台享受便捷的本地生活、服务,同时,地图基于自身的基础框架和之上叠加的越来越丰富的本地信息成为连接用户和商家的天然桥梁,因此,各互联网公司在以地图为核心的O2O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用户、商家、数据三个层面。
首先地图本身的地图数据是主要成份,其中一部分为基本路网和路况数据,另一部分是基于路网数据基础之上的POI信息。POI信息包括商场、写字楼、大大小小的商户信息等,这部分数据由于更新速度较快,仅依靠数据提供商的数据远远不够,各图商除了自己抓取数据之外,更多的是与第三方合作获取更丰富的POI数据。
目前线下商家市场正处在一个庞大且无序的状态。对于图商来说,虽然线下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要整合众多商家资源在地图平台,需要投入众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对互联网图商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移动用户的上网行为虽与地理位置紧密结合,但目前用户对地图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地点查询、路线规划及导航等基本功能,用户通过地图这一入口获取周边生活服务信息的习惯还未形成,用户的活跃度和黏性都比较低。
提高用户活跃度和黏性关键在于去工具化,为用户提供自然的社交场景,同时引入UGC模式,建立用户数据反馈的渠道和机制,鼓励用户提供数据,提高用户活跃度和黏性的同时丰富地图数据信息。
地图毫无疑问将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但是这一入口如何能够引导用户到线下消费,不仅仅是地图平台向商家导流量那么简单,虽然地图平台如何提高用户流量也需要解决。从线上到线下,牵涉的环节还有支付、后续效果的监督等,都将是制约地图O2O发展的关键因素。(来自信息通信报)